延迟入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何不同

配对分析显示,延迟住院(DHA)患者比及时入院(EHA)患者更容易发生脑梗死。但是,良好预后的比例在两组中相当,提示了神经重症的监护治疗在减少血管痉挛相关并发症中起着重要作用。即使延迟入院,通过重症监护等治疗仍有望获得良好临床结局。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及时的手术并予以神经重症的监护治疗是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关键。但轻-中度症状的SAH患者往往由于症状较轻未及时就诊,直到症状持续数天医院治疗。延迟住院(DHA)患者在临床表现、治疗策略、SAH所致并发症和临床预后与及时入院(EHA)患者的差异近来仍较少研究,德国的LukasGoertz等人对这部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进行了研究,结果发表于年4月的JNS杂志上。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及分组标准: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年1月至年7医院神经血管中心就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及时入院(EHA)组和延迟住院(DHA)组分别指剧烈头痛发作后24小时内和发病48小时后入院的患者。为提高选择性,排除了破裂后24-48小时入院、发病时间不明确以及于院外误诊超过24小时的患者。

治疗策略:

所有患者的治疗策略由神经介入和血管外科人员多学科协商制定。在术后予以TCD检测,患者如果出现脑血管痉挛征象进行一步行CTA、CTP等评估。对于诊断脑血管痉挛的患者予以动脉内治疗。同时术后14天内予以镇静,维持收缩压mmHg,但是并不常规予以维持高血容量和高灌注。

数据搜集及分析:

回顾性地收集了患者基本资料、入院日期和时间、初始症状、入院时症状、出院日期、神经功能状态。神经功能的状态在基线、出院时和随访时分别记录,其中首次随访在发病后3-6个月。运用WFNS评分和Fisher分级评估aSAH严重程度,mRS评分评估功能预后。分析时,对患者年龄、性别、WFNS评分、Fisher分级、是否存在实质血肿和脑室内出血等变量进行倾向评分分析匹配以平衡两组间基线的不均衡。

研究结果

例纳入患者中,有55例在发病48小时后入院(DHA组)。如表1所示,DHA患者明显较EHA组更为年轻(52±11vs56±14岁,p=0.03),WFNS评分更低(p0.01)。54.5%的DHA患者在入院前出现了神经功能恶化或症状加重。表1-3对患者各临床因素进行了倾向评分匹配,匹配后对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分析显示DHA组(41.5%)的血管痉挛所致梗死发生率高于EHA组(22.6%)(p=0.04)。但在中期随访中,两组患者中良好预后率相当(77.3%vs73.6%,p=0.87)。DHA患者(62.3%)相比EHA患者(41.5%)更多接受弹簧圈栓塞治疗(p=0.03)。

研究结论

DHA患者通常症状较轻。54.5%的患者是因为神经功能恶化或症状加重才进一步就诊。配对分析显示,DHA患者比EHA患者更容易发生脑梗死。但是,良好预后的比例在两组中相当,提示了神经重症的监护治疗在减少血管痉挛相关并发症中起着重要作用。即使延迟入院,通过重症监护等治疗仍有望获得良好临床结局。

即日起“神经介入资讯”更名为“神介资讯”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黄鹞副主任医师

医院

审校

周宇副主任医师

医院

终审

黄清海教授

医院

抗精神病药物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应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围手术期动脉瘤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与认知预后的关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uangguoji.net/jbgs/94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