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致盲率是普通人的25倍,一旦患上糖尿病,就应该到正规眼科医疗机构建立自己的眼健康档案,每年坚持眼底和视力检查。患糖尿病5年以上者,每半年检查一次,糖尿病眼病虽然可怕,但属于可防可治的眼病,眼底反应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变程度,一旦眼前有出现“漂浮物”、“蝌蚪”、“闪光感”或视力下降等出现,要马上就诊,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阻止或延缓病变的发展。
▲
9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没有得到及时诊断
早期不痛不痒的“甜蜜”,造成晚期致盲风险——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亿,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糖尿病引发的眼部病变危害很大,会导致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积血等多种眼病。数据显示,约有10%的患者在起病后5~9年会发生视网膜病变,15年后增加到30%,25年后增加到约80%~90%。目前我国糖尿病视网膜患者超过万,而视力受威胁的糖尿病视网膜患者约万。
“之所以称它为眼睛的甜蜜杀手,是因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早期眼部不红、不痛、不痒,但突然就视力下降了。”表示,糖尿病患者不能因为眼睛没有什么不适而不愿定期做眼底检查,要知道视力下降明显的时候已经是晚期,想要通过简单的视力检查去发现早期的视网膜病变是不可靠的。晚期的视网膜病变并发症多,病情复杂,处理棘手、预后不良,不仅增加了医治难度,更影响了视力的恢复,甚至致盲。
医院院长,李海祥教授指出,有些患者即便感觉到视力下降,也会认为自己人老视力不好很正常,医院检查治疗,认为只要血糖控制住了,身体就没有问题,而这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经在悄悄地变得严重。也就是说,早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有利于延缓糖尿病眼病的发展,但是到了晚期,仅控制血糖不能对糖网的发生和进展起任何作用,需要激光和手术治疗。
防治:控制血糖血压、定期眼底检查——据李海祥教授介绍,糖尿病导致眼部疾病最主要原因就是血糖高,高血糖会引起视网膜内血管损坏,导致视网膜血管壁破裂,引起出血及视网膜功能变坏。因此,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需要做到控制好血糖、血压,并进行定期的眼部全面检查,特别是眼底检查。
李海祥教授提醒,糖尿病患者医院建立眼健康档案,糖尿病人年龄在10~30岁,应在确诊为糖尿病后第5医院做全面检查,若年龄大于30岁,则应在确诊糖尿病时医院做全面检查以后每年复查1次,但有视网膜病变者,应每年复查数次;无视网膜病变者,可以间隔稍多一些时间。
检查的内容包括视力和眼压检查,再配合眼底照相。一旦发现患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应及时进行激光光凝治疗,将视网膜坏的组织破坏掉,越早期发现治疗难度越小,视力恢复情况越好,并避免了疾病恶化后的手术治疗。“当然,已经是晚期的患者也不要放弃治疗,就算有一丝希望,医生也会竭尽全力,许多晚期患者在术后也能恢复40%~50%的视力,维持正常的生活需要。”李海祥教授建议除了定期检测,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眼前有黑影遮挡、视觉变形、飞蚊增加等症状,都需及时就医。
糖尿病患者可自查视网膜病变,有症状需马上就医——“作为糖尿病患者,哪些症状是警示眼底出现病变?”李海祥教授解释,定期检查是最安全的,但如果视力突然下降,有黑影飘动,看手机感觉字体忽医院检查,还有一个自查办法就是早上起床遮住一只眼看门框,如果门框是歪的则眼睛可能出现黄斑病变,需要尽快就医。
糖尿病患者如何从生活中预防眼部疾病发生?李海祥教授建议,第一步就是避免手上细菌感染眼睛,多洗手,保持眼部干净;其次就是控制饮食,限制主食量、少吃多餐、多吃蔬菜、不吃甜食、不喝酒,控制好血糖的稳定,可以补充一些富含硒的食物或者叶黄素;最后,医院进行眼底检查。眼底疾病更害怕蓝光,预防蓝光可以佩戴棕色的眼镜,但不要佩戴纯黑的墨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