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6月5日消息(记者吴善阳通讯员何静)风云二号H气象卫星今晚21:07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下称上海技物所)承担了核心光学载荷多通道扫描辐射计的研制。辐射计具有可见光、中波红外、水汽、长波红外和长波红外分裂窗五个光谱通道,每30分钟可获取一幅地球圆盘图信息,具备灵活、高时间分辨率的区域扫描能力,能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活跃时期进行每6分钟一次区域加密观测。其获取的气象信息将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也将广泛应用于农业、海洋、交通等行业,可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对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光学仪器的研发和制造,上海技物所已经坚持了三十余年。风云二号9颗气象卫星全部光学载荷的研制水平不断实现新跨越,是上海技物所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结果。
一代卫星一代人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与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相辅相成,构成我国气象卫星应用体系。自年至今,我国先后成功发射了8颗风云二号卫星,在轨业务运行良好,形成了“多星在轨、统筹运行、互为备份、适时加密”的业务格局。三十余载,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试验卫星向业务星的转变,实现了“双星观测、在轨备份”的业务格局。卫星在轨稳定运行,诸多成就使我国气象卫星事业步入了国际气象卫星先进行列,其背后承载着全体科研人员的苦心钻研。几代技物所人以执着追求奋勇向前的精神,使气象卫星光学载荷研制技术实现了跨台阶的提升。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核心遥感仪器——多通道扫描辐射计需要将光、机、电、红外探测器、辐射制冷和薄膜光学等多种技术综合应用在一起,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能够设计制造这种仪器。上海技物所自年就开始了静止卫星光学有效载荷研制的策划与预先研究。科研人员“白手起家”,从学习、调研、思考,到引进、消化、吸收,最终实现了技术改进、自主创新和稳定发展。
然而,科学研究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年4月2日,当时正在进行最后一次厂房测试的风云二号卫星突然爆炸起火,凝聚着航天人十多年心血的卫星毁于一旦,离卫星爆炸距离最近的技物所科研人员中5人被烧伤,轻伤数人。事故的发生,对于在风云二号战线上连续奋战十多年的技物所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然而,事故发生后三个月,研究所就重新组织起了风云二号扫描辐射计研制队伍,主动、迅速、有序地投入到了新产品的研制工作中。仅仅用二年多时间就向卫星总体提交了比原先质量、性能和可靠性更高的扫描辐射计正样发射产品,为年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成功发射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经过多年国家重大项目的磨练,上海技物所建成了与航天工程文化相匹配、能打硬仗、能吃苦的科研团队。这些团队强调通力合作,有总体、系统、部件的协调,有设计、制造、测试及试验的共同努力。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