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23:56分,广西医院急诊科接到急救中心指令,一名家住二桥附近某小区37岁男子因剧烈上腹疼痛请求出诊救治。广西医院急诊科吴东主治医师,覃静妮护师收到指令后立即奔上救护车赶往现场,10分钟后到达病人家里。
该男子饮酒后出现上腹烧灼样疼痛1小时,疼痛忍受,急需救援。经验丰富的吴医师快速询问了病情,发现病人精神状态极差,直冒冷汗,吴医师立即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打上静脉留置针输上液体。离开现场时,由于情况紧急,人手不足,吴医师毫不犹豫立马背起病人下五楼奔向救护车,在救护车上出诊护士对患者进行接心电监护仪、给氧等一连串急救动作一气呵成。到达急诊科抢救室后,急诊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此时,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口唇紫绀,监护仪为室颤波形。急诊科副主任蓝凌立即组织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同时请院心内科急会诊。“患者室颤!静注肾上腺素1mg!准备非同步双向波焦,除颤!”。随着蓝凌清晰指令的发出,注射肾上腺素、开启除颤仪充满能量,“非同步双向波焦,充电完毕,旁人离开,放电!”,一切都快速而有序。但除颤之后病人仍无反应,医护人员继续轮流给病人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通气,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抢救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零时38分心电监护仪上开始出现了节律的心脏跳动波形,紧接着患者又恢复了自主呼吸,意识也逐渐清醒,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大大松了一口气。
但此时,患者仍有烦燥不安、心率慢、血压低,再次心电图显示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病情极不稳定,先后三次发生室颤、心跳停止、意识丧失,经医护人员多次抢救复苏成功,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惊心动魄”。当病人病情渐趋稳定后即送入导管室,由心内科完成了急诊冠脉造影,证实为右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随之取出血栓并植入支架,血管再通良好。术后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7月8日,该患者已康复出院。
案例分享与介绍
广科大一附院急诊科与心内科、重症医学科等组成的胸痛中心团队能将心脏骤停的病人救活出院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长期磨一剑,关键时刻敢于“亮剑”的结果。
01
年9月
急诊科在门诊部对1例突发心脏骤停病人持续心肺复苏90分钟后病人成活出院;
02
年11月
急诊科“出诊”在院前将一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的本院医师成功救活出院,该病人完全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03
年12月
急诊科“出诊”接回1名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引起急性左心衰、严重低氧、高钾血症病人,转运下救护车时呼吸心跳停止,在急诊科心肺复苏30分钟成功后转入ICU进一步救治,最终完全康复出院;
04
年5月
医院长途出诊,接回1名车祸至胰腺损伤、十二指肠破裂并严重休克、刚开腹手术后10小时还属于转运禁忌的极其危重病人,仍然存在休克并合并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6个系统功能障碍,最后由重症医学科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捞了回来.....这样的还有事例很多很多。
近十年来,广科大一附院急诊科在韦建革主任的带领下,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持之以恒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每日案例点评形式使全科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和意识发生了质的飞跃,院前院内抢救成功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急诊科对突发心脏骤停病人的救治工作。紧跟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强化个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实际救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院前、院内急救不同形式的组合进行流程再造,持续开展团队心肺复苏实战训练。
年以来,对五分钟内心脏骤停病人的救治成功率保持在48.5%以上的水平,每年救活出院的病人均有6-10人。因此,韦建革主任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获得广西卫生适宜技术科研项目和自筹资金科研项目两项(其中与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合作一项),在《中国灾难与急救医学》等核心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
年起,通过科研项目,急医院进行心肺复苏团队实战演练和指导,医院急救能力显著提升。鉴于广科大一附院急诊科在心肺复苏抢救工作中取得的实效,年柳州市卫生健康委、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将该院的《团队心肺复苏项目及评分标准》列为柳州基层医疗机构急救比赛的项目之一。通过以赛促练的形式,对提高全市基层医疗机构的急救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医院曾经的医务部负责人兼急诊科主任,韦建革深知“治病救人”的责任重大。因此,经常用外科泰斗裘法祖先生的名言勉励自己,也教育和影响了科室的人员和众多的医学生,他以身作则、严格要求科室每一位医护人员对每一例急危重症病人都以高度责任感和精湛的医术开展救治。
年急诊科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授予《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先进科室》称号。最快的速度!最佳的配合!最果敢的亮剑!这是张贴在广西科技大学一附院急诊科抢救室的口号,也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
排版编辑:王丽玲
资料来源:广西医院急诊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