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儿,女,12岁,因左眼眼前黑影伴阵发性视物模糊2个月于年2月23医院眼科就诊。患儿自幼皮疹常年反复发作,春季多发,面部及肢体暴露处明显,一般迁延数月。否认猫抓咬伤史,有与犬密切接触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眼科检查:矫正视力右眼1.0,左眼0.06。眼底检查:左眼视盘颞上方色淡、隆起,黄斑区可见星芒状硬性渗出斑(图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显示左眼静脉期视盘颞上毛细血管扩张充盈,晚期呈强荧光,黄斑区无荧光素渗漏(图2)。OCT检查显示左眼黄斑区硬性渗出,呈强反射斑点(图3)。眼部B型超声检查显示左眼视盘颞侧轻度隆起(图4)。视野检查可见左眼生理盲点扩大及中心暗点(图5)。颅脑MRI平扫未见异常。临床诊断:Leber特发性星芒状视神经视网膜炎。经糖皮质激素冲击、抗炎、抗病毒、改善微循环、营养视网膜等药物治疗,4周后左眼矫正视力提高至0.3,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8周后复查,左眼矫正视力提高至0.6,眼底视盘水肿基本消退,黄斑区星芒状渗出明显减少(图6,7)。
温馨提示:点看图片更清楚
图1患儿初诊时彩色眼底照相显示左眼视盘颞上方色淡、隆起,黄斑区可见星芒状硬性渗出斑
图2患儿初诊时FFA检查显示左眼静脉期视盘颞上毛细血管扩张充盈,晚期呈强荧光,黄斑区无荧光素渗漏A:静脉期B:晚期
图3患儿初诊时OCT检查显示左眼黄斑区硬性渗出,呈强反射斑点
图4初诊时眼科B型超声检查显示左眼视盘颞侧轻度隆起
图5患儿初诊时视野检查显示左眼生理盲点扩大及中心暗点
图6患儿治疗后8周彩色眼底照相显示左眼视盘水肿基本消退,黄斑区星芒状渗出明显减少
图7患儿治疗后8周OCT检查显示左眼黄斑区硬性渗出的强反射斑点明显减少
讨论Leber特发性星芒状视神经视网膜炎临床少见,通常是特发性的,但可与感染性原因,如猫抓病、梅毒、莱姆病、弓形体病和病毒感染等有关[1-3]。其主要特点包括:无明显诱因出现视力下降;单眼发病;儿童多见;眼底可见视盘水肿,黄斑区星芒状渗出;FFA检查静脉期视盘毛细血管出现不同程度扩张渗漏,晚期呈强荧光,黄斑区显影正常;视野检查可出现生理盲点扩大、中心或旁中心暗点;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视力能完全或较好恢复。发病后约2周起,视盘与视网膜水肿可自行逐渐消退,至完全消失需8~12周,个别病例出现视盘褪色。黄斑星芒状斑出现在发病后约1周,随视盘及视网膜水肿的消退而逐渐消退,亦可残存稍长时间,但一般不超过1年[8]。
本病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急性进行性高血压病、肾性高血压、糖尿病黄斑病变等全身病引起的黄斑星芒状斑,根据年龄、病史和FFA可鉴别。
(2)本病与视神经视网膜炎在视功能损害和眼底改变方面均极其相似,但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早期FFA检查黄斑区荧光素无渗漏,视神经不发生萎缩,8~12周后可自行恢复,预后良好或较好;视神经视网膜炎则相反。
(3)视盘血管炎I型很少见到黄斑星芒状斑,发病初期除生理盲点扩大外,视力无严重损害。由于病因不明,本病的治疗以非特异性抗炎治疗为主,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可减轻炎症反应和缩短病程,无论是否合用抗生素[4],此外维生素C、E、B1、B12和芦丁、烟酸胺等均可配合应用。
本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均符合Leber特发性星芒状视神经视网膜炎的诊断标准,经糖皮质激素冲击、抗炎、抗病毒、改善微循环、营养视网膜等药物治疗后,矫正视力提高,视盘水肿基本消退,黄斑区星芒状渗出明显减少。远期效果有待继续随访观察。
来源: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医学空间—医学学术社群平台
四大主版块:MS.TV,医学文献,行业资讯,医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