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31日,知名医生、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通过社交平台质疑爱尔眼科,称在武汉爱尔眼科治疗白内障,致右眼视网膜脱落。
当日,爱尔眼科股价正创下历史新高,当天报收74.89元/股,总市值.6亿元。
事情曝光之后,面对艾芬的质疑,12月31日晚间,医院在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艾芬的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复查等各环节均符合医疗规范。
不过,公司的澄清并没有让事情平息,舆论依然在发酵。
1月4日早间5:54分,爱尔眼科官方微博发布《关于艾芬女士诊疗过程的核查报告》称,艾芬女士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
受此消息影响1月4日爱尔眼科低开跌5.19%。午后一路下行,接近跌停。
亿估值由何而来
爱尔眼科是创业板首批公司之一,历经了股价10年40倍的复合高速增长传奇。
那么是什么支撑爱尔眼科股价一路走高的呢?
首先是眼科行业是一个长坡厚雪的好赛道,在医疗服务行业内有着“金眼银牙铜骨头”的说法。
受人口老龄化、电子产品普及以及不合理用眼等因素影响,我国眼科疾病发病率不断提升。
仅就白内障来看,我国60-89岁群体白内障患病率约为82%,90岁及以上群体发病率约为91%。
虽然我国眼科疾病患病率较高,患者群体不断增长,但受限于医疗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我国眼科治疗渗透率较低。
在年我国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CSR)为,而美、日等发达国家CSR已经达到,由此看出,我国眼科行业未来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其次是爱尔眼科利用先发优势,率先坐享红利。
得益于行业的发展,公司近年来“主动出击、快速扩张”。在国内医疗机构超余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目前爱尔在民营眼科专科市场占有率30%以上,而A股中光正集团(新视界),港股的希玛眼科等规模体量远远落后。
此外,率先形成的规模优势能够给人们带来先入为主的观念,能够赢得老百姓的接触与认可,自然带来更多的客流量。
是机会、还是陷阱
医疗的高风险,一直是医疗行业上市公司最大的隐忧。
至于爱尔眼科的此次事件,投资者们看法不一。
一部分投资者担心该事件会与当年的“封刀门”一样引发股价大跌,也有不少投资者则表示如果大跌则会“趁机上车”。
从客观上来说,医院都无法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这是必然的。
尽管医疗事故发生在每个人身上是小概率事件,但当基数足够大的时候,这种事件的发生几率就是百分之百了。
对于投资者来说,特别是那些还没有持有爱尔眼科的投资者来说,股价下跌也许并不是坏事儿。
这此的事件,虽然短期内会对公司有影响,但不会改变公司总体发展的战略,更不可能把公司价值直接打倒归零。
所以这次爱尔眼科股价出现大幅度的下跌,或许就是介入的好时机。
爱尔眼科的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关于这个股价波动这个事情,市场应该会对整个事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客观的了解。即使暂时有波动,从长期来讲,眼科行业依然坡长雪厚。
这次这个事件,也是促使爱尔眼科进一步弥补缺陷的机会,可以从更高的标准上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
所以说,这也不完全是一个坏事。
〖证券之星原创〗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