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令人印象深刻的十大科技突破

写在前面,此次盘点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异议,望请海涵。

第一,全球首款活体机器人

年初,美国佛蒙特大学和塔弗茨大学团队在专业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称,他们采用青蛙表皮细胞和心脏细胞重组出全球首个用细胞做成的活体机器人,命名为「Xenobot」。它大小仅1毫米,目前可进行编程修改、自由移动,还可以自我愈合。

Xenobot的特性让人第一反应就是异形,它的未来的上限几乎不可想象。目前它们的特性可以用来清理海洋中的微塑料污染,定位和消化有毒物质,或者进入人体血管,精准输送药物、清除动脉壁上的斑块等

唯一的值得担忧的是,要是进化出神经细胞或者思想,就有点难办。

第二,嫦娥五号成功完成月球取样

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后,嫦娥五号探测器计划首次实现月面取样并返回,任务完成后代表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继美、苏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

第三,中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

年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构建了76个光子个模式的中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了具有实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

具体能力:“九章”一分钟完成的任务,普通超级计算机需要一亿年。再和谷歌发布的量子计算机“悬铃木”相比,“九章”速度比谷歌量子计算机“悬铃木”快一百亿倍,打破了谷歌垄断的量子霸权。

第四,海水稻在高原盐碱地进行种植

年6月8日,在海拔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河西农场,经过4天插秧,海水稻的试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8亩。这是海水稻首次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试种植。

民以食为天,海水稻的成功意味着可耕种区域又扩大一分,离粮食危机会越远。这主要是因为我从小就担心粮食危机,7%的可耕种土地养活21%的人口,而且又各种污染,非常担忧,所以我把这个排在这里。

第五,“人造太阳”首次放电

年12月4日,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这是我国新一代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强的托卡马克装置,更是最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

“可控核聚变”就这五个字就值得排在这个榜单里面,化石能源无论储量多少总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被人类开采完毕,因此为人类文明寻找新一代的清洁能源是唯一之举。目前最有希望且能够一劳永逸的能源,就是可控核聚变。

如果真正掌握了可控核聚变,那就彻底解决能源问题,使整个人类文明上升一个位界都完全没问题。

第六,脑机接口

年8月,“硅谷钢铁侠”马斯克把“脑机接口”搬上了新闻发布会,当众宣布他的公司(Neuralink)成功在猪脑中植入了脑机接口芯片。重新把“脑机接口”概念放到了世人中间。

其中我还查到了杨知教授做的“脑机接口”实验,已经在人体上做了个小时,进度更是飞快。让我觉得黑客帝国,阿凡达真的要在我有生之年实现了。

“脑机接口”这是朝着人类永生的方向在努力。

第七,中国天眼

年1月11日,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截至年11月,“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颗。

不知道宇宙是不是真的是适用“黑暗森林”法则,但是眼睛必须睁大,不管搜寻宇宙分子,中性氢,还是外星文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国天眼就是让人类看到更遥远的宇宙!

第八,纤维母细胞重编程让失明小鼠“重见光明”

年4月15日,美国科学家团队报告称,纤维母细胞经过化学重编程后,可以生成光感受器样细胞,编程后的细胞可以用来恢复小鼠的视力。

要知道无论是老年性黄斑变性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样的视网膜疾病目前致盲原因还是不明,且药物治疗无效,只能是预防和延缓,根本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视力。

因此这个研究要是继续进步得以用到人类身上,那么全球1.5亿视障人士都将“重见光明”。

第九,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样我国就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意味着中国就正式拥有了一套全自主建设、可在全球范围、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这种导航系统几乎是国家层面抗争必争之物,如果没有导弹比其他国家不准点,或者直接制导到自己的领土,那真是败都不知道怎么败的。

第十,NASA拟让飞船改变轨道拦截小行星

年10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uangguoji.net/yczz/100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