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将推动基因检测技术在近视预防中发挥作用国家卫健委在今年1月发布了《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号(教育类号)、第号(医疗体育类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答复函》),公布了国家卫健委经商教育部答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推进基因技术助力精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提案》具体内容。其中,关于基因技术赋能精准防控可追溯,国家卫健委在《答复函》中指出,“您所提建议非常重要,利用基因技术可以促进近视精准防控科学发展,我委将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推动基因检测技术在近视预防中发挥作用。”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高达52.7%,较年(50.2%)上升了2.5个百分点,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近视学生中,有10%为高度近视,而且占比随年级升高而增长,在幼儿园6岁儿童中有1.5%为高度近视,高中阶段达到了17.6%,高度近视的危害仍不容忽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线上”教学的开展,给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带来了新的巨大挑战。
您了解高度近视吗?
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大于度的屈光不正。如果高度近视伴随眼底的病理性变化,则导致病理性近视,伴有眼轴的延长和眼基质的改变,如颞侧弧形斑、色素上皮变薄、豹纹状眼底、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等,视力呈进行性下降。高度近视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还会改变眼睛结构,易诱发各种眼病,例如青光眼发病率会增加14.4倍,视网膜病变会增加7.8倍,白内障发病率增加3.3倍!高度近视风险因素
遗传因素+不良习惯导致儿童近视高发
高度近视特别是病理性近视受遗传因素影响遗传是近视的易感因素,高度近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受多基因调控。父母中有高度近视者,孩子的发病率更高。
高度近视的发展还受环境因素影响不良的用眼习惯也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阅读写作姿势不正确、缺乏户外活动、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等。
高度近视易感基因检测有什么好处?
通过检测体内与生俱来的高度近视易感基因,评估孩子发生高度近视的风险,为孩子进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预防高度近视发生,真正将“亡羊补牢”变为“防患于未然”。高度近视易感基因检测适合人群
高度近视家族史的人群;近距离用眼的人群;照明条件、用眼强度不当的人群;饮食不当的人群:吃甜食过多、吃的过精、偏食、挑食等易引发营养素(尤其是微量元素)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