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彭晓晖通讯员焦鹏涛
儿童是人类最珍贵的天然资源。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卫健委曾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号建议的答复》明确提出“儿童青少年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没有儿童青少年健康,就没有全民健康”。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自年启动开始,就把儿童健康管理项目纳入其中。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增加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的内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涵的变化,体现了卫生健康部门根据时代发展,调整公共服务内涵,促进儿童健康的主观能动性。
保障儿童健康,筑牢发展基石。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市卫生健康部门主导全市医疗、保健机构积极开展工作,全力推进妇幼健康项目的开展,为促进我市儿童健康发展助力。湛江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着力在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等方面加强工作,更好、有效地做好全市妇女儿童保健服务工作。
未来10年是中国致力于实现SDGs(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健康中国”的关键期,中国的妇幼健康领域也正处于从注重“生存”到转向“繁荣”的过渡时期,伴随着妇女儿童群体对高质量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以及若干新出现的问题及挑战。湛江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将继续提升硬件建设及服务能力,积极承担与妇女儿童健康相关的公共卫生职能,成为更好的妇女儿童健康服务的技术支撑。
为健康把关——
加大出生缺陷防治力度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健康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都是以上一代为基础,又同时会影响下一代的。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年,广东省在制定《广东省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管理方案(-年)》中,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等筛查项目,并加大政策优惠力度,由原来的个人自付20%改为全面免费筛查,充分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群众健康的重视和关爱。
为继续规范落实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进一步加大我省出生缺陷防治力度,发布的《管理方案(-年》中提出到年,广东要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儿童期各阶段的三级出生缺陷防治体系,为群众提供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服务,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儿童健康水平。
我市自年启动广东省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以来,共为名新生儿实行听力筛查和补助,并查出阳性患儿例;为名新生儿实行代谢病筛查和补助,查出阳性患儿例。通过对新生儿的早期筛查,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诊治,有效预防和减轻了残疾的发生,提高了我市出生人口素质。
湛江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陈进勉副主任介绍,凡是广东省户籍孕妇(含配偶为广东省户籍)或持有效《广东省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孕妇所娩的新生儿均可免费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新生儿代谢病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目前主要采用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筛查结果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种,筛查结果不通过者,应当在42天内到筛查机构进行复筛,未通过复筛的婴儿需在3个月龄内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一步确诊。免费新生儿代谢病筛查的病种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苯丙酮尿症(PKU)、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尽早发现,尽早干预,可最大限度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你是我的眼——
儿童视力筛查与健康用眼
保护眼睛需从娃娃抓起。我市每年为53万0-6岁儿童进行健康检查,为52万0-6岁儿童进行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同时每年为22万多名0-36个月儿童进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有效控制了儿童眼近视的发生率,提高儿童身体健康素质。
湛江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陈小燕副主任医师介绍,双眼中任一眼的视力低于5.0,那是意味着有“视力不良”。视力筛查是发现眼睛存在异常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儿童筛查发现视力不良,家长需要高度重视,及时到眼科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查找出视力不良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干预处理。诸如视力发育异常、视疲劳、部分眼病早期干预可以取得非常好的预后。
近视不能治愈,但可以预防。儿童青少年如果能养成好的用眼习惯、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以预防和减少近视的发生率。养成好的用眼习惯包括:读写姿势要正确;间断用眼,劳逸结合;读写环境要适宜。同时,儿童要控制和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年龄越小的儿童,更应减少电子产品的时间。另外,湛江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表示,儿童要增加阳光或自然光条件下户外活动,可以有效的预防近视的发生,也能控制近视的加深速度。定期检查和进行规范的视力矫正,选择规范的、适宜的近视控制方案。此外,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以及一些特殊设计的镜片和隐形眼镜等,经过临床研究证实,有一定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可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选择使用。
消除母婴传播——
确保儿童免于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
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感染对人类的危害已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妇女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过程中将艾滋病毒、梅毒、乙肝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导致其感染,因此母婴垂直传播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意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的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年,广东省正式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将预防艾滋病和预防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有机结合,全面落实各项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策略、措施。年,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试点在广东启动,为项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预防母婴传播提高到“消除母婴传播”。
年4月,广东省发布新周期(-)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以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综合防治体系为支撑,以常规妇女保健、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为基础,通过提高消除母婴传播项目服务质量和覆盖面,保障母亲健康,确保儿童免于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项目开展以来,我市共为余万孕妇进行了免费的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并为90余名艾滋病感染孕妇、余名梅毒感染孕产妇以及12万余名乙肝感染孕产妇提供了母婴传播的阻断服务,为这些孩子的健康出生提供了医学保障。
“逢孕必检”,“逢阳必治”!年起三年内,按照年度计划对全省所有地市进行消除母婴传播工作达标评估,推动到年全省实现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目标,推进广东省全面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消除认证,全面维护妇女儿童的权益,实现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消除儿童新发感染。
本文来源:湛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