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学习15登革热相关的视网膜病变

声明:以下原始病例均来自于文献资料。

33岁,女性,新加坡华人。发热6天后视力下降,双眼最佳矫正视力0.05。双眼前段可见轻微葡萄膜炎症反应。眼底如下表现:

此患者患有登革热(denguefever)。

诊断

登革热相关的视网膜病变

讨论

登革热(denguefever,DV)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经蚊媒传播(主要以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四种血清型,我国均有流行,DV-1为主。广东省为重灾区,年既有4万多人感染。所报道的爆发事件均在6-11月期间。

登革热患者被伊蚊叮咬时,病毒即进入伊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可获得传染能力,再次叮咬未感染的人群,即完成一轮感染。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登革热的潜伏期为3-14天,通常4-7天。首发症状多位发热,常见临床表现有皮疹、头痛、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肌肉及关节同,严重者可出现出血或休克,甚至死亡。

登革热病毒

根据流行地区、雨季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患者出现高热,全身疼痛,明显发力,在第一次退热或第二次高热时出现皮疹,有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即考虑为登革热。治疗主要策略为对症支持治疗,尚无针对病原体的针对性治疗。自限性疾病,少部分患者出现重要器官衰竭,大多可自愈。

血小板减少可致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以及视网膜出血和视力下降。视网膜的病变包括黄斑部出血、视网膜水肿、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黄斑部渗出、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等。

21岁女性患者,发热7天后出现左眼视力下降,左眼视力0.05。眼底表现如下:

视网膜出血、脂质渗出、视网膜分支血管阻塞

FFA显示视网膜病灶区血管渗漏以及血管的阻塞。

一月之后,视力恢复到0.2。可见视网膜后极部病灶已好转,残余少量渗出及出血。

参考文献

宋家慧,刘文斌,曹广文.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措施.上海预防医学.年29卷1期17-22页.

GassAtlasofMacularDiseases,5thedition,p.-.

欢迎







































白癜风应如何治疗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uangguoji.net/jbgs/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