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病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致眼底出血

12

病史

患者女,72岁。年11月3日因疲劳、乏力1年余来我院就诊。既往曾发生过心肌梗死,否认高血压病史。全身检查无异常。血常规检查:外周血小板×/L,白细胞、红细胞、单核淋巴细胞正常。骨髓穿刺:巨核系显著升高;血小板×/L,伴异常增生;白细胞、红细胞增生正常。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因患者拒用骨髓抑制剂,给予a-干扰素、阿司匹林、银杏叶提取物长期药物控制。

服药后1年,血小板水平维持在×/L。左右。年12月20日因体检行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0.6。双眼晶状体皮质混浊,其余眼前节正常。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右眼眼底末端分支静脉见散在出血点(图1),左眼无明显异常。右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27S时动脉开始显影,弱荧光区逐渐显影(图2A);29S时开始出现静脉层流(图2B);4min时血管襻周围出现渗漏(图2C)。

图1右眼彩色眼底像。颞侧视网膜可见散在斑点状出血

图2右眼FFA像

2A.27S,可见视网膜弱背景荧光及颞侧周边斑点状出血遮蔽荧光;

2B.29S,颞下分支开始出现静脉层流,但颞上分支未显影;

2C.4rain,可见血管襻周围出现渗漏

诊断:右眼眼底出血。给予银杏叶片活血化瘀、促进出血吸收。

12

诊治经过

年6月6日患者因左眼突发无痛性视力下降到我院复诊。血常规检查:血小板×/L。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0.08。双眼晶状体皮质混浊,其余眼前节正常。右眼眼底散在陈旧出血灶;左眼视盘颞上方大片火焰状出血灶,波及黄斑区(图3)。FFA检查,动脉显影时间延长,左眼上半侧静脉多处阻塞,出血灶呈荧光遮蔽,盘斑束可见新生血管(图4)。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右侧颈总动脉、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外静脉及椎动脉显示段动脉粥样硬化,管径均匀,未见明显狭窄;左侧颈总动脉膨大处多发硬化性斑块形成,最大斑块约5.0mm×2.4mm。脉冲多普勒检查无异常。

图3左眼彩色眼底像。视盘颞上、鼻上均见火焰状出血

图4左眼FFA像。

4A.动脉开始充盈;

4B.视盘和上方可见出血遮蔽荧光,其间可见静脉纡曲、扩张,血管壁着染,荧光素渗漏

诊断:左眼视网膜上半侧静脉阻塞、左眼黄斑水肿、右眼眼底陈旧性出血、双眼白内障。收住入院,予左眼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

12

讨论

ET是巨核系因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功能失调而导致克隆性增生,继而造成血小板显著持续性增多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动静脉血栓形成以及由血小板介导的一过性微循环闭塞和出血是ET患者发病的主要风险。ET出血症状常表现为自发性出血,其中以胃肠道出血最多,次之为鼻出血、齿龈出血、瘀斑或尿血,可有肢端病变而发生缺血、发绀和坏疽以及一过性脑缺血,偶可出现一过性黑曚。而目前有关ET引起眼底出血的报道较少。

眼底出血的常见危险因素为眼外伤、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不良。本例患者无相关高危因素。虽然臂一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但其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可见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外静脉及椎动脉显示段动脉粥样硬化,管径均匀,未见明显硬化斑及管腔变窄,且其血流动力学检查正常。考虑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诊断要求同侧颈动脉狭窄范围在90%以上,故可排除该诊断。我们还发现,FFA早期右眼颞下分支开始出现静脉层流,但颞上分支未显影,晚期视盘水肿、血管襻渗漏。考虑右眼陈旧性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可能。研究表明,血小板计数大于×/L,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小板计数小于×/L者。我们推测本例患者右眼眼底出血可能是ET所致,而臂一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考虑由ET造成的血液粘滞度升高所致。尽管目前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血小板增多症有导致眼底出血风险,但参考本例患者的诊治经过,我们认为在探究眼底出血原因时,ET也应该被纳入考虑范畴。

12

作者来源

作者:郭宇燕张煜辰张鸿赵学英马林昆

单位:昆明医院眼科

来源:中华眼底病杂志年1月第32卷第1期

版权声明: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读者仅作参考,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长按







































北京比较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uangguoji.net/zlff/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