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就诊指引骨髓抑

骨髓抑制是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全身并发症,表现为术后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中一种或数种血细胞的减少。介入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将传统的静脉化疗改变为动脉化疗,显著地提高了保眼率,同时降低了并发症。介入治疗RB中使用的美法仑、卡铂和拓扑替康都具有骨髓抑制效应,虽然介入是经动脉化疗,比起全身化疗副作用已经大大减少,仍需要监测血细胞计数以避免出现严重骨髓抑制(通常是指3-4度以上的骨髓抑制)。因此我们要求家属在介入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给患儿查血规。介入治疗后通常表现为1-2度骨髓抑制,其中大部分患儿均无症状,仅在血常规检查时发现有血细胞下降;少数患儿可能发生3-4度骨髓抑制,这时患儿易并发感染,常有出血倾向,有时甚至危及生命,需要及时妥善处理。介入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常需要3-4疗程,每个疗程中间隔约4周,由于各地医疗条件相差较大,医院不知道如何处理介入后的骨髓抑制,因此必要的宣教显得尤为重要。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一般规律及治疗目前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骨髓抑制的分度血红蛋白(g/L)≥---白细胞(/L)≥4.03.9-3.02.9-2.01.9-1.01.0粒细胞(/L)≥2.01.9-1.51.4-1.00.9-0.50.5血小板(/L)≥---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三系血细胞的减少:粒系(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系(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数量减少。1.粒系减少粒系减少主要为中性粒细胞的减少,对粒系抑制而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白细胞总数更为重要。白细胞生存时间较短,因此化疗时最先表现为白细胞数目下降。对于骨髓抑制的患者,白细胞减少的程度及持续时间与感染的发生呈正相关,当白细胞降至1.0×/L以下并持续5天以上,患严重细菌、真菌或者病毒感染发生率可90%,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化疗的进程,降低治愈率,增加治疗费用。因此,化疗后及时有效的提升白细胞、粒细胞水平是肿瘤治疗时的重要原则。白细胞的减少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可引起发热,因此重建造血功能,加速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的恢复成为骨髓抑制治疗的关键环节。2.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半数生存期为天,化疗影响较小。以前对红系抑制的







































治疗白癜风药物
治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uangguoji.net/zlff/993.html